据鑫链财经报道(xinchaincaijing.com),大约四十年前,密码学家大卫乔姆在他1982年的论文题为“相互可疑的群体建立、维护和信任的计算机系统”中提出了一种类似区块链的协议。这项工作构成了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基石,但区块链作为一种密码学形式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
区块链和比特币
在2007-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一位名叫中本聪的化名作者发布了题为《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将比特币描述为“纯粹的点对点版本的电子现金”。白皮书引起了轰动——尤其是在投资界——因为它设想开发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货币,不受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换句话说,中本聪的白皮书设想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其中没有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中间人。虽然比特币立即吸引了粉丝,但它的真正贡献——当时似乎不为人知——并不能替代法定货币。相反,它的主要产品是其底层技术的无限潜力:区块链。
区块链是指作为去中心化、分布式和经常公开的数字分类账的技术。它包含被称为“块”的记录,记录了许多终端上的交易。换句话说,区块链作为一种验证机制来验证单个交易。此外,区块链几乎不可能对交易进行追溯更改,因为任何更改都需要更改链中的所有后续块。因此,加密货币交易是最终的,不能撤销。这一特点是技术在各个行业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
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多年来,乔姆提出的最初想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这些变化后来被封装在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中。
区块链如何与比特币联系起来?
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金融时报科技记者莎莉·戴维斯分享的一个类比来恰当地概括。她写道:“区块链之于比特币,就像互联网之于电子邮件。一个大型电子系统,您可以在其上构建应用程序。货币只是其中之一。”即使在今天,一个普遍的误解是区块链和比特币是一回事。尽管它们有所不同,但比特币是区块链的副产品,尽管它可以准确地被吹捧为第一个重要的区块链创新。乔姆论文发表四十年后,比特币的市值超过280亿美元(而且还在增加)。此外,全球数百万人使用加密货币进行交易。然而,比特币只是使用区块链作为其基础框架的众多数字货币(也称为“山寨币”)之一。事实上,有超过10,000种不同类型的加密货币或“山寨币”在区块链上运行。
第二个区块链创新技术更少,更具哲学性,揭示了技术的潜力。随着比特币的人气飙升,区块链技术也崛起。这种崛起引发了许多关于如何将区块链整合到行业价值链中的想法。目前,超过400家银行和金融机构以某种形式使用区块链,而且这一数字在金融领域及其他领域正在迅速上升。这一演变阶段被广泛认为是区块链的关键,区块链已经从比特币的代名词转变为本身代表一种革命性技术。
第三个区块链创新被称为“智能合约”,体现为以太坊(另一种山寨币)的衍生。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维塔利布特林是比特币代码库的最初贡献者。然而,他很快就开始担心比特币的编程限制。由于无法说服比特币社区修改该技术的代码库,布特林着手建立一个名为“以太坊”的独立平台。今天,以太坊是全球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加密货币。
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预期目的。虽然比特币旨在作为法定货币的替代品,但以太坊努力作为一个平台,通过其货币以太币促进编程合同和应用程序。这些程序化合约被称为“智能合约”,因为它们充当计算机协议,在没有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以数字方式促进、验证和执行协议条款。同样,使用智能合约构建的应用程序被称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在技术术语中,“dApps”)。它们越来越多地用于开发“去中心化金融”(DeFi)——一个旨在消除金融中介的dApp的总称。
第四大区块链创新(目前正在开发中)被称为“股权证明”(PoS),或加密货币挖掘。当比特币作为一种数字货币向公众开放时,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验证交易。.为了解决任何真实性问题,比特币社区确定交易将通过进行能源密集型计算来验证每个区块来确保安全。反过来,这些计算将构成更大的工作量证明(PoW)问题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数学难题,需要大量的计算能量——必须解决该问题才能验证交易。不出所料,PoW概念被能源和可扩展性问题所困扰。
为了克服现有的能源密集型模型,制定了PoS模型。它共享相同的交易验证目标,但方法不同。PoS概念不是解决复杂的PoW难题,而是建议根据各自的山寨币持有量来验证交易。换句话说,拥有5%的山寨币的人(用技术术语来说,“矿工”)理论上只能验证5%的山寨币交易。因此,PoS框架让利益相关者有责任维护稳定的网络,从而抑制恶意意图。此外,由于PoS概念不涉及计算密集型计算,它提供了时间和成本的协同作用。
结尾
区块链技术正在慢慢认识到自己的潜力。类似于克拉克.肯特发现自己是超人并逐渐从一个普通的记者转变为一个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可以说,比特币使“区块链”成为一个流行的术语,导致开发了许多利用区块链潜力的山寨币。随着山寨币的激增,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和能源问题也暴露出来了。不久之后,引入了改进的区块链平台。但即使在今天,区块链技术仍在发挥其潜力。鉴于该技术的动态特性,它究竟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